找到相关内容123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二OO一年中国大陆佛教会议综述

    与地藏的慈悲与悲愿精神,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。现代社会经注发达造成的负面影响,告诉我们大乘佛教的菩萨行,仍有大力提倡的必要。佛教关心一切有情,从人类到动物等生命的愿心,仍切中现代社会的弊病,观音与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562527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下流的方便。   地藏菩萨的孝敬,观世音菩萨的慈悲,都要有文殊菩萨的智慧作为指导,否则沦为愚孝与溺爱,难免祸害及身!有普度一切的愿心与悲心,可以说是有了心理上的调适与准备;又有智慧的抉择,是有了理论上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明末四大师禅净观比较--以莲池袾宏为中心

    一时念佛、《大乘起信论》中说的观佛真如法身,皆是此理一心之义。另外,《观经》中的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三心,《起信论》中的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和《往生论》中的清净心、安清净心、乐清净心三心,乃至《华严经...

    刘红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262662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能否往生的关键。《大乘宗地图释》说,净土宗法,重在愿心,只需切信其法而发深愿,誓必往生净土,乃至十恶重业,但凭愿力亦能往生。若无坚深信愿,虽慧福具足亦不能往生。故带业众生可由信愿往生,未具善根功德亦可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3862943.html
  • 从《弥陀经》中的三条进路论“愿力”的实践与完成

    净土。因为相信了极乐净土的殊胜庄严之后,如果不能发愿,或不能恳切的发愿求生极乐净土,那么,“信”就不能发挥功能,就等于不信。因此经文中再揭示无上因缘,以引领众生发恳切的愿心。发愿往生极乐国土,才能与诸上...,就都能专一心志的念佛,而到极乐净土去了。  五、结语  本文采纳藕益大师的科判,在三分中都以“信”、“愿”、“行”为进路,探讨“愿力”的产生、完成与实践,得知其关键就在是否有至诚恳切的“愿心”。就《...

    罗卓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862997.html
  • 白云老禅师著作:休庵随笔

    ,即是如来平等法身,故名本觉。  相似觉:谓圆教中的信心、念心、精进心、慧心、定心、不退心、护法心、回向心、戒心、愿心等十信位;由始觉之功,见思粗惑,既已断尽,尚余无明细惑未破;所觉之理,非真本觉,唯...

    白云老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263000.html
  • 庭前柏子树郁郁发新枝——纪念河北柏林禅寺开放十周年

    历史上有过辉煌,只是晚近以来衰落了,这便有关方面和广大信众感到一种缺憾,盼望佛寺的复兴,同时也便于针对南方丛林的许多陈弊,开辟一个新的局面;三是净慧法师愿心大,感召力大,而且能适时,充分把握各种机遇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263190.html
  • 大乘与小乘

    目标,所以,他也不可能尽未来际长处生死去度众生。除非是那  些能回小向大的利根声闻乘弟zi。所以,真求声闻解脱的弟zi,最短一生,最长七次往返  人天就要入寂灭。这自然发心与愿心都小。  而大乘人从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763537.html
  • 从宗教社会学观点论析星云大师的领导法

    退位仅是辞去一般的行政业务,和尚终究是和尚,师父这个身分也是辞不掉的呀!”可见具有典范“魅力”的领导人,他们所展现的理念是组织运作的凭藉,他们所表露的道德行谊是追随者的学习指标,其愿心、愿力更是其“魅力...

    妙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164123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本之真伪辩正考

    视作水火下容,而一味以外道异学来百般排斥诋毁?)什曰:「大士之道,利彼忘躯,若必使大化流传,能洗悟蒙俗,虽复身当炉锺,苦而无恨。」於是留住龟兹。 (吾人读至此,能下悲泣感铭什师之菩萨大愿心嚒?今天大家...

    埋 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0864365.html